百老匯最高榮譽得獎作品、奧斯卡肯定生命奇蹟 繼《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》後 果陀劇場再次推出鉅獻《悲憫次神的兒女》




果陀劇場繼《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後》,再度推出一齣生命奇蹟鉅獻《悲憫次神的兒女》,改編自劇作家馬克·麥道夫知名劇作,多年來走紅百老匯及倫敦西區,並榮獲「百老匯東尼獎」、「外圍劇評家獎」、「報界劇評家獎」,該劇改編電影更是一舉讓瑪麗·麥特琳榮獲「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」,而在各國的製作中,劇作家皆希望由聽障演員擔綱演出此角。

  「如果我說不出一句話,你能夠聽見我嗎?」《悲憫次神的兒女》描述何謂"正常"與"非正常"世界的定義,華人演出版本由國際名導楊世彭翻譯、執導,同時也是兩岸三地上演近300場次《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後》的導演。《悲憫次神的兒女》由屈中恆王曉書東明相夏宇童姚坤君舒宗浩張郁婕主演,劇中牽涉的社會問題發人深省,對於人性刻劃極深,欲傳遞的悲憫胸懷也極廣,冀望讓所有觀眾「真正地體悟」聽障者的世界、「真正打開所有感官」去感受他們。10月27至28日,台中國家歌劇院首演,12月14至16日新北市藝文中心、2019年3月8日至9日高雄至德堂巡迴演出。

繼《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》後 國際名導楊世彭再推出生命奇蹟劇作
《悲憫次神的兒女》深度刻劃人性 願您一起"聆聽"他們的心
聽障名主播王曉書、聽障藝術家東明相突破自我障礙 首次挑戰舞台劇!

  《悲憫次神的兒女》故事描述優秀的男老師傑姆斯屈中恆 飾)來到聾人學校,引導聽障學生讀唇語,甚至開口說話,但是有個女孩莎拉王曉書 飾),卻堅持不願意開口,好勝的傑姆斯被這樣倔強的莎拉所吸引,兩人接受了彼此的全部,也結為夫妻。卻在一次為了替聽障人士「發聲」的事件中,傑姆斯再度要求莎拉開口說話,但一開口卻挖出莎拉靈魂深處那不可告人的祕密……。

  國際名導楊世彭:「接觸這個劇本,其實有段故事可講。1981年一月,我到紐約作每年一度的莎劇團演員選拔,順便也看了幾齣戲。當時百老匯最走紅的正是這齣戲,我抱著職業導演那種「滿不在乎」的心態購票入場,三個小時後步出劇場,卻有一種難得的驚喜,並感一陣微微的戰慄。分明這齣戲有極大的震撼力,居然激動我這經常看戲的「老油條觀眾」了。深深明白這齣劇本走紅百老匯及倫敦西區的魅力,且它不但是1980年度連獲百老匯三大鉅獎的最佳劇本,拍成電影後,更榮獲1987年度五項奧斯卡提名,包括「最佳影片」及「最佳男女主角」等大獎,也榮獲「最佳女主角」金像獎。作為一齣舞台劇,似乎不能「更上一層樓」了。」

  國際名導楊世彭:「在一般聽人的立場看來,聾人或殘障人士似乎是群不幸者,值得大家同情與幫助;但本劇的女主角及另一位聽障男角卻大聲疾呼"不要可憐我,我寧願做我自已"、"我們並不需要任何幫助!"他們並不認為如此。這些道理在思想開明的一般聽人心中都會瞭解與接納,但劇中探討的其他觀念,卻不免使我們都震驚與反思了。《悲憫次神的兒女》劇中主要衝突之一乃是聾人爭取權益,包括不學講話、不習唇讀的自由,但劇情發展到最後,聾人代表與學校校長對簿公堂,聾人勝訴,男女主角婚姻破裂,考慮離異,這些其實更往深處探討:就是什麼才算"正常"。連帶的一個問題是:一般聽人到底有沒有權利要求殘障人士改變他們的型態習性,過我們自以為"正常"的生活。」

  而除了聾人議題,《悲憫次神的兒女》也討論到另一引人深思的問題,就是人與人之間瞭解的困難。男、女主角在初識之時就有誤解,之後經由瞭解而相戀成婚,但婚後遭遇現實生活的種種不便而發生爭端,逼使兩人考慮分手。因互相瞭解而結合,卻因瞭解增多而離異,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的人,情感營建起來談何容易!

  王曉書:「很多人以為參與我們的世界一定要學習手語,我覺得不一定,雖然我還是盡力的學習唇語,慢慢地找到彼此默契、相愛的方式比較重要,不論有任何的缺點,彼此交換立場,才是愛的真諦。」

  各國劇評家們對《悲憫次神的兒女》的推崇,可說狂熱而一致。其中又以《紐約時報》名劇評家Clive Barnes 的評論頗具代表性,他在首演次日的報上說:「在任何一個劇季,這個劇本都算重要的作品、劇界的盛事。這齣戲動人有趣,充滿了愛心、瞭解與感情……這是你可能遇到的最動人最含深意的劇本之一,寫得美極了,將令你永不忘懷……去看這齣快樂的、風趣的、動人又不故意令人傷感的戲吧,同時開始學習!」其他幾位極具身份的劇評家則讚《悲憫次神的兒女》是「一件貨真價實的藝術品」、「一個與眾不同的劇本──哲理悠遠,趣味盎然,感人至深。」

  而在各國的製作中,劇作家馬克·麥道夫皆希望由聾人演員擔綱演出此角,這項條件並非來無原因,正因這齣劇作出於「人性刻劃」、「悲憫胸懷」,更希望讓所有觀眾「真正地體悟」他們的世界、「真正打開所有感官」去感受他們。同時改編電影也一舉榮獲「奧斯卡最佳女主角」獎。而當前台灣不二人選,同時也是公視口語新聞主播的王曉書,深知聽障人士的諸多不便,而這些不便,更多來自社會過多投以特殊的眼光。她勇敢接下這齣劇作的邀約,努力獲得站上舞台的演出詮釋機會,與同為聾人的跨界藝術家東明相互相打氣,期許自己成為「聽損者」和「聽人」間的橋梁,願您一起,走進劇場,"聆聽"他們的"心"

  「愛一個人是要改變對方?還是無私地走入他(她)的真實世界?」《悲憫上帝的兒女》深刻描寫同生為人的基本心理需求:"愛"與"傾聽"。在劇中,女主角用她的眼神和手勢來進行表演,被讚譽是「超乎表演之上」的一件事,王曉書使盡全身力氣與所有演員進行交流,搬到舞台上,更是所有人的挑戰,也是果陀劇場極度渴望讓每一位觀眾都能被震撼的。



耳聾並非聽不見 屈中恆王曉書東明相 與您一起聽見愛的聲音!
百老匯最高榮譽得獎作品、奧斯卡肯定生命奇蹟《悲憫次神的兒女》哲理悠遠、打動人心
金鐘影帝屈中恆勤練手語 全力以赴!

  走進劇場,兩個半小時的時光,看似簡單,哲理卻悠遠,劇中牽涉的社會問題令人深思,不愧多年來走紅紐約百老匯及倫敦西區,更是拿下「百老匯東尼獎」、「外圍劇評家獎」、「報界劇評家獎」的原因。

  王曉書:「耳聾並非聽力的反義字,而是一種充滿聲音的寂靜。我的語言跟你們的一樣好,我的交流能力其實跟你們一樣強,也許更強:因為我用一個手勢描述出形象和意念。我不是用耳朵來聽到聲音的,我是用"眼睛",我必須看著對方的眼睛、神情才能讀進你們的心,透過表情互相溝通,再來手語的動作,我知道你們正詮釋悲傷、生氣或快樂,這樣我也能夠有所回應。」

  屈中恆:「這次對我而言真的是很大的挑戰,手語學習過程一度十分撞牆,甚至還要搬到舞台上去演舞台劇!曉書給了我很大的信心,她一直鼓勵我是可以辦得到的。我也必將全力以赴!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這麼有意義的舞台劇。」據悉,劇中有三分之一的手語表達,為此,屈中恆密集勤練手語,因為即使對金鐘影帝而言,全新的語言方式,仍是很大的挑戰!

  屈中恆:「即使到最後關頭,仍不能鬆懈,《悲憫次神的兒女》對我來說真的是目前演出過最艱難的一齣戲!但我也很榮幸參與演出,讓我對聾人朋友有更深一層的了解、與多一分的尊重,他們並不一定需要我們多大的幫忙,但他們絕對需要我們的"瞭解"。準備這齣戲的過程中除了辛苦,還是辛苦!但在越苦澀的果實裡,自然得到最甜美的收穫。」

  王曉書:「每一次排練結束後,我與屈哥的手與腳都會非常痠痛,因為除了說出來的台詞,其實從頭到尾我們也都比著手語,觀眾看可能覺得手語很輕鬆,私底下是艱苦的過程,讓他每天都貼著痠痛貼布!」

  被問及怎麼會有勇氣接演這齣戲?屈中恆:「我很喜歡跟楊世彭導演合作,他高齡82歲,仍那麼熱情專注在戲劇上面,如果他不導戲,我就少了好戲可以演。」屈中恆演戲向來入木三分,深刻演繹出人生百態,加以懇切的演技、精湛的劇本,相信更令人為之動容。

  王曉書:「希望讓大家更認識我們(聽障者)的世界。」

  東明相:「當初接到這個劇本、了解這個劇本後,發現劇中角色與自己相像,因為我自己就是介於聽障與一般人的中間,我跟一般人對話、也面對聽障人比手語,我代表的角色要去平衡這兩塊,當然過程中也看到許多情況、許多不公平,看到一般人如何去看待我們聽障的眼神,有時充滿著對立,我希望透過這個劇作能給社會多一點省思和教育,希望兩方之間能有更好的溝通。」

  東明相接著笑說:「一開始楊世彭導演的確對我的要求很高!但很謝謝他的磨練,最近深刻感受到周遭的朋友對我表達更為流利的讚美,才明白原來一切要求都是這個道理。」

  姚坤君:「透過《悲憫次神的兒女》認識到聽障朋友真實的心聲,對我來說很重要,再一次提醒自己用不一樣的角度來觀看這個世界。手語真的非常困難,文法跟我們說話是不一樣的,有時候也像是英文的倒裝句,腦袋想的跟手比的完全不同!必須一心二用,還不能失敗,真的很佩服屈哥。」

  舒宗浩:「當我看到劇本時,發自內心的喜歡,尤其在台灣劇場沒有類似的作品,特別感動。我也特別佩服屈中恆,他以說話兼手語的方式演出,我們常開玩笑難度就像"俄文"一樣!真的如此困難!」

  夏宇童:「這次我在《悲憫次神的兒女》中則是反過來演繹弱聽人,在揣摩劇本的過程中,我一度把自己沉浸在聽不見的世界裡,全然摀住我的耳朵,長時間如此去感受周遭的變化,會發現同個空間、卻是兩種不同的感官世界。有時候聽不見,感受這世界變得很安靜,也發現手語是很美的語言。」

  夏宇童接著笑說:「而且這次演出對我來說挑戰也很大!因為在這齣戲當中我飾演非常愛戀屈哥的學生角色,我覺得在這個劇中所有的橋段,也是我目前演出以來最大尺度了!很多別人看不到的,屈哥都看光光!」

  張郁婕則是詮釋替聾人爭取權益的律師,最令她印象深刻的一場戲是她在與聾人相處中的對話,誤認女主角"啞",張郁婕:「我們常講"聾啞"、"聾啞",但其實"啞"字對聾人朋友來說是不禮貌的,他們其實是有聲音的,只是說話沒有那麼清楚而已,所以藉由《悲憫次神的兒女》這齣戲,我也是上了一課,更能有同理心去與他們相處。」

  《悲憫次神的兒女》為國際名導楊世彭繼《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》再度推出生命奇蹟劇作,邀請聽障名主播王曉書、聽障藝術家東明相首次跨界挑戰舞台劇!他們突破自我障礙,深入詮釋聽障角色,也為許多聽障人士發聲。耳聾並非聽不見,他們的世界也非不正常,而如何打破藩籬,互相體諒,讓更多人明白聽障世界,甚而解剖這個社會,正是這齣戲《悲憫次神的兒女》的核心意義與價值。

  《悲憫次神的兒女》10月27日至28日,台中國家歌劇院首演,12月14至16日新北市藝文中心、2019年3月8日至9日高雄至德堂,巡迴演出。購票請洽「果陀劇場」或兩廳院售票系統。

兩廳院售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