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祝


故事大綱

果陀劇場在臺北市政府及臺北市文化局的策劃下,與臺北市立國樂團合作,演出由凌波及胡錦領銜主演的全新黃梅調歌舞劇《梁祝》,將中華文化中美好的一頁歷史再次地活化。

融合現代劇場手法 打造華人文化經典
揉合歌劇、歌舞劇及黃梅調,加入燈光變化、多媒體影像、舞台技術與全新設計製作的數百件服裝及佈景,打造全新黃梅調歌舞劇《梁祝》。一方面保留原汁原味的黃梅調唱腔與曲調,滿足觀眾的懷舊情懷;一方面以現代的劇場手法,為傳統故事勾畫全新色彩。

四季更迭視覺意象 呼應劇情起承轉合
重新結構劇本,依劇情的起承轉合分為「春夏秋冬」四幕。結義、共學、分離、死別,呼應著四季更替。

歌隊元素靈活運用 推展劇情流暢進行
加入音樂劇中重要的元素—歌隊,他們像是穿梭在這個愛情時空裡的仙子,時而旁觀、時而加入劇情,以舞蹈、歌唱,推波助瀾地輔助劇情的發展。

扇形組合變化多端 創造無限想像空間
扇子是中國文人最重要的隨身行頭,扇面上的文字、圖畫,往往代表著持有人的修養、思想、抱負…等等。「扇子」同時也是傳統戲劇裡各種角色的重要道具,所謂「文胸、武肚、媒肩、旦口」,充分說明了這樣道具在舞台上的功用。《梁祝》的舞台設計巧妙地以「扇子」的概念出發,在舞台上,以四座扇型平台,在每個不同的場景,搭配背景的多媒體,在有限的舞台空間裡,排列組合出無限的想像世界。

國樂演奏完整編制 臨場撼動觀眾心靈
全版黃梅調歌舞劇《梁祝》,台北市立國樂團動員全團五十多人於現場演奏,並將原本較為簡單的配樂重新編整。每一個音符都充滿著感情,每一段旋律都令人癡迷,觀眾在聽覺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激昂澎湃,演出後皆極力讚具有震撼力。


演員

凌 波 飾 梁山伯
胡 錦 飾 祝英台
常 楓 飾 老師
李 璇 飾 師母
張復建 飾 祝英台父親
馬之秦 飾 祝英台母親
王滿嬌 飾 梁山伯母親
從 從 飾 四九
僅 雯 飾 銀心

歌隊
桑華、許婕穎、翁寧謙、吳佩芬、羅伊婷、林佳緣、方佳琳、鍾博淳、蔡順傑、林家佑、薛儁豪、林士峰、李宗典、張洪誠

合音
恬甜、莊蕙如

合唱團
楊文忻、劉沁綸、吳怡蓁、陳盈如、羅誠正、張崇德、宋憲民、陳恒志

﹝樂團﹞
指揮:陳澄雄
副指揮:李英
高胡:陳慧君☆、黃湞琪、葉維仁○、王均寧○
二胡甲:林儀貞、楊英姿、王乙聿○、洪于雯○
二胡乙:黃平君、李訓麟、景雅菁、李郁翎○
中胡:林江山、黃楷明○、陳宛吟○、黃致華○、鍾於叡○、陳昱臻○
革胡:張伯達、李秋蓉、高洛堯○、余念潔○
倍革胡:蘇宜結△、吳雪如○、楊玉琳○
柳琴:陳婉妤、李詩韻○
琵琶:鄭聞欣、陳麗晶、黃暐貿○
揚琴:李庭耀
中阮:馬欣妤○、卓雅婷○、徐珮庭
大阮:陳玉山○、闕岑蓉○
古箏:曹佐柔○
梆笛:莊桂櫻△、巫致廷○
曲笛:吳瑞呈、陳佳佑○
高笙:朱樂寧
中笙:余惠雯○
低笙:徐漢昇○
高嗩:許瀠潔○
中嗩:石瑞鴻○
次中嗩:彭彥翰○
打擊:蕭逸帆○、鄭如蕙○、方馨○、陳伊珊○

☆樂團代理首席
△聲部代理首席
○協演人員


創作及製作群

製作統籌/果陀劇場
導演/梁志民
劇本/根據越劇、1963年邵氏電影公司出品《梁山伯與祝英台》電影整理
作詞/李雋青
原劇音樂設計/周藍萍
音樂總監/邵恩
編曲/盧亮輝
舞台設計/王世信
燈光設計/曹安徽
服裝造型設計/沈斻
編舞/馮念慈
影像設計/王奕盛
合唱指導/楊文忻
舞台監督/黃諾行
舞台技術指導/李忠俊
音響技術指導/劉志敏、王志剛
燈光技術指導/莊知恆
化妝師/周玲完
美髮造型師/周廷樺
梳化執行/國友國際有限公司(周玲玉、周廷樺、周玲蘭、周玲完、鄭雅玲、 陳睦蓉、郭依依)
舞台製作/希爾特舞台設計製作公司
舞台執行/蟻天技術團隊(王麗芬、林致謙、陳威宇、陳玉旻、邱俊瑋、 梁朝凱、周宇航、周英傑、高光駿、鄭資翰、郭于萍、徐鴻誠)
服裝製作/大峰服飾設計暨製作有限公司
音響工程/捷韻實業有限公司(高建宇、林士堯)
燈光工程/鑫天幕國際有限公司
多媒體工程/成陽傳播事業有限公司
實習導助/陳佳霙
舞台設計助理/康子嫣、謝榮翰、龔育暐
燈光設計助理/周奕男
服裝設計助理/楊子祥
多媒體執行/謝榮翰
字幕暨多媒體執行/李奕翰
排演助理/陳翰儀
音樂排助/丁夢筠
藝人助理/林以侖
服裝管理/歐若芃、李孟書、楊子祥

視覺及宣傳

劇照攝影/李府翰
指定設計/巨門演繹
印刷/大生印刷有限公司
剪接/非也傳播有限公司
專案宣傳/鮑盛雯
專案記者/許菱真


首演

2009/04/09 臺北國父紀念館